繁体
福建省侨联>> 华侨史话

“侯官”院士求学成才之路

发布时间:2023-02-17 16:34:40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本文作者郭孔辉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汽车设计研究专家,吉林大学教授。郭孔辉先生1935年出生于福州市仓山区郭宅,郭先生的祖父郭钦荣于1911年到马来亚谋生,是马来西亚著名的郭氏家族从中国移民南洋的第一人。郭钦荣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六弟是郭钦鉴(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的父亲)。】

我1935年出生在福州市郊的一个华侨家庭,当时还属于闽侯县的郭宅乡(现属福州市仓山区)。上世纪20年代,我的祖父郭钦荣回国养病,选择在离他祖屋不远的地方建起一座洋楼庄园,取名“心远庐”。这也是我们这些郭钦荣的子孙生长的地方。

童年时期对一个人一生具有最基础的影响。抗日战争爆发时我才3岁。祖父早逝,父辈四兄弟中,父亲是长兄,他和二叔长期在南洋,三叔和四叔住校上中学和大学,见面的时间也很少。“心远庐”内十余口人除了小孩就是妇女。维持十几个人的生活和3个年幼兄弟的教育,都由长媳、我的母亲张罗。上小学前3年,母亲就给我写了许多字片,教我识字、教我临摹字帖学写毛笔字。她出身大家闺秀,读过一些古书,待人接物似乎形成了一定的规矩。因此,她在家内家外的关系,包括婆媳、妯娌、主佣等都处理得比较和谐。后来我常常回忆起在姥姥家的客厅正面墙上挂着陈宝琛手书的“朱子家训”,其中就有不少关于正确处理家庭各种关系的训示;也许这就是她的种种规矩的来源。这些都

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中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的姥姥陈淑婉是一位小脚老太太,出身于螺洲陈宝琛家族,是陈宝琛的后辈侄女。小时候我听过她讲的不少故事,最早下象棋就是跟她学的。我的外祖父郑友渔是黄山—洋下乡一带的著名乡绅,既通园艺耕作,也对传统诗书多有涉猎。他也曾给我讲解过《古文观止》中的一些文章和故事,常常对我的学习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

郭宅算是一个不平凡的乡村。全村人几乎都姓郭,文献记载村人都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嫡系后代,郭氏宗祠里供奉的就是他老人家。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总有一种天生的荣誉感,觉得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辱没祖先的英名。

我的祖父郭钦荣算是郭家的第一代华侨,可惜他英年早逝,我从小生活在他建造的“心远庐”,却从来没见过他的面。后来我读到陶渊明的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时,我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一股敬意。

回想父母对我的影响,想到的主要是我母亲的形象。因为从记事起,我的父亲郭鹤璟就一直在南洋经商,随后的八年抗战也不能回来。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家乡积极张罗筹备经费,为家乡办一所中学,曾叫“福州第九中学”,初期的教室都设在郭氏祠堂里。我的两个弟弟孔向、孔斌曾在这里上过学。我的父亲是在马来亚上的学,受的是英文教育,但也粗通传统诗书。我看到过战后他回国时带回来的以“心、远”为题的撰联“心宜恒、志宜坚,为学之本;远着眼、近着手,于是有成”,至今未敢忘怀。

八闽大地出现过不少仁人志士,闽侯一带除了郭宅供奉的郭子仪,还有邻村尚干乡的林则徐、近代革命烈士林祥谦、王荷波等,这些优秀先辈都在默默地影响着他们的后人。八闽大地的后人也有不少立志读书,为国为民,百折不挠,终有所成,其实其背后都有侯官文化不知不觉的影响。

1952年夏天,也就是新中国诞生后三年,我高中毕业。那时,“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国家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等,都是师生们经常议论的话题。那一届我们学校(原名英华中学,我们毕业时改名“福州二中”,后来又改为“福建师大附中”)的毕业生增加了一倍,因为国家建设急需加速培养人才,让还差半年的春季班三年级学生也提前毕业了。这样,2个春季班加上2个秋季班,4小班共有100多名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在“建设工业化强国”热潮推动下,95%的人都报考工科。我们物理老师李正修先生和一位高一届的同学是学航空的,加上我很早就对飞机很有兴趣,高中毕业后,我的第一志愿考取了清华大学航空系。

北上求学,第一次远离家乡和母校,我既兴奋又有些彷徨。从福州要先坐船到南平,那满溪见底的碧水加上两岸葱绿的青山,至今还难以忘怀。从南平到上饶乘的是公共汽车,回想起那险峻的武夷小道,至今还觉得后怕。我还记得到了上饶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我们不约而同地直奔火车站。因为我们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见过火车!

大学的第一年在清华,第二年就院系调整到了北京航空学院(由清华大学、北京工学院、四川大学、南昌大学的航空专业合并而成)。前两年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到了第三年,我由于海外关系不能继续学航空,转学到了武汉的华中工学院(现在的华中科技大学)改学汽车。大学第四年,我又由于全国院系大调整再次转到刚刚在长春成立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即后来的吉林工业大学,现在合并为“吉林大学”),可谓“上天下地”,从“天上”到“地下”。

1956年大学毕业时,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按照志愿,我被分配到当时唯一的本专业研究部门——第一机械部所属的北京汽车拖拉机研究所工作,从此走上了汽车科研的道路。

1975年,我创造的汽车高速操纵稳定性试验评价方法获得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全国科学大会奖。1981年,我被选派去美国密执安大学留学,被聘为美国公路安全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员。回国后,我的研究课题以及若干国家标准的研究接连获得部级和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我领导创建的我国汽车行业的第一个轮胎实验室,倡导的汽车动态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一台主要设备居亚洲第一,还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型汽车驾驶模拟器,这些基本是依靠我们自己的研究完成的。到目前为止,我与研究生一起发表过400余篇论文、3部专著,培养了数百名博士和硕士生。工作虽然繁忙,但也有不少乐趣。

1994年,我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除了不断地承接课题、带研究生做研究外,我的社会兼职也增加了许多。80岁以前,我差不多每个月总要出差几次,估计在家的时间还不到三分之一。我常常为不能抽点时间照顾年迈的老母亲而感到遗憾。

中学毕业离开家乡,至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尝了不少苦辣,也有一些酸甜。这是一条漫长崎岖的路,也是一条我未曾想走的不归路……回首往昔,感慨万千。虽然现在远在祖国东北,但我始终难忘故乡福州的抚养,始终难忘儿时长辈、师长们的关心爱护和悉心培育。

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侯官文化更是底蕴深厚,林则徐、沈葆桢、严复等名人辈出,造就了侯官人骨子里的崇文、治学、报国等精神和情怀。这次听闻故乡以“弘扬侯官文化”为目的举办论坛,作为“侯官人”,我深感荣耀和高兴。衷心盼望侯官文化能通过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唱响福建、名满全国、传遍世界。


(郭孔辉)

版权所有: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