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行业首家中日合资企业引进者、以侨引外实践者王锐铭—— 投资家乡是最正确的决定
王锐铭介绍首台福日牌电视机。林鸿杰摄
在20世纪80年代,如果福州哪户人家买了一台福日牌电视机,那一定是值得夸耀的事。昨日,记者在位于晋安区的麦克赛尔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前身为福日公司)会议室,就见到了一台当年产的福日牌彩电。
“这是全福建第一条中外合资电视机生产线生产出的第一台电视机。”中国电子行业首家中日合资企业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的引进者王锐铭说。77岁的王锐铭回忆起以侨引外的过程,思路清晰,历历在目。
王锐铭的父亲是福清人,在日本谋生。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为王锐铭父亲的东荣商行带来很大机遇。“1979年,在我的牵线下,福建经贸交流团到日本参观考察日立公司的电视机生产线,并询问是否可能引进日立公司的电视机生产技术,日立公司当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王锐铭回忆道。
1979年国庆节前夕,中日双方签订了初步合作意向书,一致同意福建省和日立公司合作成立中外合资企业。此后经过双方一年多的协商,1980年11月13日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由福建电子设备厂出地、出厂房,福建省华福公司及日本日立公司和东荣商行出钱、出技术,联合成立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
“福日公司不论生产出多少电视机,都会一售而空。”王锐铭指着编号为“F2D300401”的电视机说,1981年至1983年,福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利润增加值的增幅都超过了90%。当时,企业采用“两条腿走路”,同步生产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
“福日公司实行中方控股,在使用日本的资金、技术、设备的同时,非常注重自主创新。”王锐铭说,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实施了200多项技术革新,国产化水平逐步达到80%,年生产能力最高峰时达到200万台。到1994年,福日集团发展成为拥有26家所属公司的大型企业,年产值达30亿元,利税超过3亿元,成为全国彩电企业五强之一。与此同时,为福日公司配套的相关企业也达到数百家。
福日公司还提出“高科技、多品牌、上规模、外向型”的发展方向,逐渐把产品从彩色电视机扩展到录像机、摄像机、微波炉等领域,相关商品还打入国际市场。日立公司对福日公司的表现非常满意,称福日公司是其10家海外电视机厂中最好的一家。
时至今日,福日公司依然存在,福日电视已演变为更加先进的电子产品——
2001年,企业主业转移到新成立的日立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现麦克赛尔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后逐步淡出彩电行业,开始批量生产投影机产品,并取得连续7年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好成绩;
2011年,麦克赛尔数字映像(中国)有限公司确立了以LED光电产业、智慧家电通信产业为主的业务,并逐步壮大发展;
2013年,公司产品线由高端投影机转向汽车前灯镜片和车载镜头等自动汽车驾驶辅助装置领域,为福州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回报桑梓是每一位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家应尽的社会责任。”王锐铭说,20世纪80年代起,他的父亲就带领家人多次为家乡的官路小学、三山中学捐款,建设校舍和补充教学器材。2009年,王锐铭向福州大学捐款100万港元,用于奖励该校八方物流学院教师科研、学生学习,激励本科生继续深造。为此,八方物流学院专门设立“王锐铭奖学金”。
“投资家乡是最正确的决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为福州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王锐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