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雁芳:用刻刀传承齐白石的艺术精神
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艺术精神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走进邱雁芳的工作室,木案上斜插几枝山花,这是他特意从云南买回来的。斑驳的灯影漫过花枝,在案桌上投射出深浅的墨韵,使得空间有了电影质感。雅致的工作室是一个人心境的呈现——自然、静谧,却又暗藏生命的涌动。
艺术之源:从生活到自然
访谈者:邱先生,您的雕刻作品以"素雅空灵、意境深远"的文人气质备受市场追捧。能和我们分享一下您的艺术创作灵感和对齐白石艺术精神的传承吗?
邱雁芳:感谢你的认可。艺术探索永无止境,对齐白石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转化,让我受益匪浅。齐白石曾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让我意识到艺术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提炼与升华。比如我的作品《四海升平》,灵感源于连江海岸的潮汐。我利用石材天然的青灰色纹理,以虚刀勾勒浪涌的层次,再以浅浮雕捕捉晨曦的光影,试图让冰冷的石头"活"出海天的呼吸感。这种对自然韵律的捕捉,正是对齐白石"艺术源于生活"的践行。
《四海升平》
简中求境:留白与想象
访谈者:您如何通过"留白"营造空灵意境?
邱雁芳:中国艺术讲究"计白当黑",留白是无声的语言。在作品《青云不及白云高》中,我仅以三刀刻出仙鹤的长颈与展翅,石材本身的裂纹被转化为云雾缭绕的虚空。观众的目光随着鹤首的昂起自然延伸,未雕之处反而成为意境的延伸——是云?是天?是远山?每个人都能投射自己的心境。齐白石画虾不画水,却满纸江湖,这种以简驭繁的智慧,始终是我的创作指南。
《青云不及白云高》
天人合一:石材与哲思的对话
访谈者:您的作品中常体现"天人合一"思想,比如《和光同尘》?
邱雁芳:这件作品是对《道德经》的立体诠释。寿山石顶部有一抹天然朱砂红,我将其雕作初升的太阳;下方浅色石层则刻成翻涌的海浪,一只白鹭独立礁石,喙尖正对朝阳。人工雕琢与天然石色在此浑然一体——浪是石的记忆,光是石的呼吸,鸟是石的灵魂。正如齐白石借草虫抒写人生,我希望通过这种对话,让冰冷的石材诉说永恒的自然之道。
《和光同尘》
传统与当代:在碰撞中新生
访谈者:您如何平衡传统审美与当代收藏需求?
邱雁芳:传统文玩讲究"案头清供",而现代人更追求精神共鸣。比如《一路连科》,我将科举时代的"鹭鸶莲叶"吉祥纹样,转化为白鹭穿越残荷的意象:鹭羽的残缺暗喻风雨洗礼,莲蓬低垂却籽实饱满。这种对传统符号的解构与重构,既保留了文化基因,又赋予当代隐喻。再如《风烟俱净》中,我将石材的杂色瑕疵雕作悬崖裂隙,一株青松从石缝斜出,喜鹊栖于枝头——缺陷反而成就了生命的张力。
《一路连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致海外侨胞:艺术是血脉的根系
访谈者:邱先生,您非常喜欢齐白石的作品,敬佩他的艺术追求和成就。海外华人华侨喜欢他的人很多,可以就你的理解,和海外侨胞说几句话吗?
邱雁芳:亲爱的海外侨胞们,齐白石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他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他的艺术精神在于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他的画作和我的雕刻作品都承载着对中华文化深厚的情感与传承。希望通过我们的艺术作品,能让你们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文化的魅力,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份子,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
尾声
访谈者:非常感谢您的分享,邱先生。您的作品确实为我们展示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邱雁芳:谢谢,希望我的作品能成为连接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的桥梁,也希望能与海外的侨胞们共同分享这份对艺术的热爱和对文化的自豪。
编辑:福州市侨联侨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