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总工会“1234”机制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走深走实——“市直单位浅谈预算绩效管理”第三期
近年来,福州市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着力提升覆盖面、工作面、效益面”这条主线,从“一套制度、两项抓手、三个环节、四种监督”持续发力,全面提升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为全市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一套制度”统领全局——突出制度机制建设,夯实绩效管理基础。成立市总工会党组书记为组长,办公室、财务部、经审办、机关党委等部室负责人组成的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形成领导抓负责、部室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一系列部署要求,采取“三位一体”循序推进的模式,逐年将市总本级机关、直属单位、县级工会全部纳入预算绩效管理范围。组织编制福州市工会预算绩效指标库,先后出台《福州市总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福州市总工会本级预算绩效评估暂行办法》等多项制度,全面构建“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
“两项抓手”促进提升——突出业务学习强化,提高绩效管理实操能力。每年组织开展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邀请行业专家系统解读预算绩效管理政策和文件精神,尤其是在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方面对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进行现场“一对一”帮助指导,并邀请县级工会现场观摩,着力解决工会系统对预算绩效理解不全面、工作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同时,针对市总工会本级预算项目特点,形成市总工会预算绩效指标参考框架,包含62个项目,共计588条绩效指标,指标数量较2023年增加326条,增长比例达124.43%,指标层次更加分明、分类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
(第三方机构与市总业务部室集中会审,邀请县区工会现场观摩)
“三个环节”管控流程——突出绩效全过程管理,动态掌控目标实现度。一是聚焦“事前评估”源头管控。对拟新出台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从立项必要性、绩效目标合理性、投入经济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方面严格审核。2024年,选择“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赠送医疗互助补助”等5个新增预算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涉及资金678万元,评估结果均为“建议予以支持”。二是注重“事中监控”及时纠正纠偏。按照“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目标实现度双监控”的要求对2024年50个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并将监控中发现的“执行进度偏慢、对外沟通机制不畅”等19个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三是深化“事后评价”总结复盘。通过自评和委托第三方复评结合的方式,对2023年度45个预算项目实行整体和项目评价。其中,市总工会2023年度整体评价为“优”,复评“优秀”项目38个,占比84.44%,较上年增长40.9%。对复评过程中发现的“指标设置不够规范、不清晰;佐证资料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已下发警示单至各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要求在下一步工作中予以加强和完善,避免再出现同类问题。
“四种监督”机制保障——突出强化结果应用,构筑绩效管理监管闭环。一是强化问责监督机制。在绩效评价工作结束后十个工作日内,将被评价项目绩效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督办单的方式反馈给被评价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督促相关部室单位明确整改任务、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对整改不积极或整改效果未达标的预算单位,由分管领导约谈;对整改工作消极应对或整改效果与目标严重违背的,由党组书记约谈。二是强化结果应用监督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编制预算和安排预算资金的重要依据,对2023年项目预算绩效执行不好的项目相应压减2024年预算资金安排,资金压减率达75%。同时,将县级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工会内部审计范围,审计结果作为年度财务工作评优评先依据。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干部考核联动监督机制。将市总工会本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机关干部日常一线考核工作机制,在单位层面实施预算绩效月工作进度动态测评,每季度对机关部室和直属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予以评分,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评分等级为“差”的部室取消部门及成员当月评先评优资格。2024年上半年,共取消5个部门20人次评先评优资格,有8个部门、直属事业单位收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异常预警提示。四是强化信息系统监督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福州数字工会服务平台有效对接,初步实现市总本级预算绩效管理数据的自动汇总和动态反映,做到“预算透明,心中有数”。2024年,共收到市总工会各部室(单位)报送预算及绩效目标项目300余个,预算绩效编制覆盖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