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福建省侨联>> 华侨史话

【百年风华 赤子侨心】爱国教育家陈叔圭

发布时间:2021-04-24 15:59: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分享

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坚持将学校与社会相联系,抗日战争时期还带领师生参加抗日活动,竭力支援前线;参与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收养受难儿童。

人物简介:陈叔圭(1899-1976年),女,福建福州人,美国归侨,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曾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院务委员会主席、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兼教育系主任、福州大学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委员和教育系主任、福建师范学院教授。

陈叔圭生于福州,1915年考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中就读,毕业后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育系学习。因学业优异,1920年被保送至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之后,又考进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续读。

1923年获教育硕士学位,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教授。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老院址_副本.png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老院址

 

担任院委会主席 坚持服务社会

1927年北伐战争后,全国范围内掀起教育国有化运动,要求由中国人担任教会学校校长之职,院董事会准备聘请陈叔圭为院长,王世静为教务长,但是陈叔圭婉言谢绝。于是院董事会决定成立一个由5人组成的院务委员会,陈叔圭任主席,管理学校日常事务。

她秉承校训“受当施”,结合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学说的“学生中心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理念,提出“使每生至少能参加一种并对妇女民众至少能做一种切实的贡献;鼓励学生对于服务职业的研究;指导学生对于服务职业的选择;加强学生对服务人生的信仰,使从实地经验中认识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她始终坚持服务社会,把学校与社会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向当时的社会生活。在这种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办学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声名远扬海内外。

 

带领师生抗日 支援前线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祖国进入全面抗战。陈叔圭带领全校师生投入抗日工作,一方面动员更多力量参与抗战,一方面为祖国打击侵略者募捐。随着形势越来越紧张,陈叔圭带领大家完成了往南平黄金山的迁校工作。在南平山间她们一边坚持教学,一边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她们深入城乡开展三个月的抗日爱国宣传活动;组织了三百多名农村妇女参加急救训练;公演话剧、歌剧,举办音乐会,将收入均用于慰劳前线战士。

1941年福州沦陷后,日寇入侵闽北。大湖战役是保卫闽北的关键战役。高山峻岭之间,粮食难以供应。南平驻军决定赶制20万块光饼,穿扎成串,限期送往大湖。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全体师生日夜奋战,投入紧张的支前工作,并在每袋干粮里附一纸鼓舞士气的短笺。最终大湖战役取得胜利。学院师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军民们的高度赞扬。指挥大湖战役的李良荣将军也因此对陈叔圭印象深刻,他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曾三请陈叔圭做官,可陈叔圭矢志教育,三拒高官。

 

组建儿童保育会 收养受难儿童

抗战期间,陈叔圭还参与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的工作。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宗旨是拯救在日寇铁蹄下亲人被害、无家可归的受难儿童,以保护中华民族未来人才。作为骨干,陈叔圭在南平参与组建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福建分会,亲任会长,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收养受难儿童。在闽北的建阳县建起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院福建第一院,收养了344名受难儿童。

 

华南女院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在陈叔圭等人的主持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9月如期开学,并增加了《社会发展史》《青年修养》等新课程。当时由于北方地区长期战乱,大批学生和教师南下,一些人留在了华南女院,学校毕业生、肄业生的数量都急剧增加,华南女院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

 

1949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毕业训言典礼_副本.png

1949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毕业训言典礼

 

1951年,人民政府接办教会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合并为公立福州大学,陈叔圭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兼教育系主任。不久,到华东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先后担任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福建省立师范学院并入福州大学,改称福建师范学院。之后,陈叔圭长期在福建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哲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编有《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比较教育》和《思维学》等教材。

1957年,陈叔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76年逝世,享年78岁。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为她平反并恢复名誉。

 

 陈叔圭博士(前排中)_副本.png

陈叔圭博士(前排中)

 

(供稿:福州市侨联、闽侨智库闽江学院研究中心陈栩)

(责任编辑:福州市侨联侨情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备案证号:闽ICP备11004646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722号
涉密不上网 上网不涉密